7月14日下午1:30,夏令营农经模块的营员们在阮建青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中心。首先,阮老师带领营员们参观了悬挂在13楼两侧墙上的玻璃板,并为营员们讲解了CARD的发展历史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随后,营员们先后参观了12楼的卡特资料室和IFPRI南南合作与发展中心。资料室中浩如烟海的国内外图书材料让营员们赞不绝口,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浓浓的学术气息,充分体现出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精神的深刻内涵;南南合作发展中心墙上悬挂的照片是卡特与国际接轨的真实写照,其中包括中非合作交流培训计划、全球小额信贷金融论坛等等,这使营员们深深了解到卡特“开门搞学术”的国际合作理念,也领略到卡特作为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严谨的办学精神。
参观过后,营员们在启真12楼多媒体报告厅观看了卡特的宣传片,通过宣传片他们了解了卡特的历史沿革、运行机制的具体情况,也对卡特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机制和丰硕的学术交流成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营员们在熟识了良好的学术环境后,农经系主任郭红东老师就最基本的读博问题与营员们进行了互动交流。郭老师从“为何读博士”和“为何要读农经博士”这两个问题出发,为营员们讲解了读博的科研之路和教师之路,并指出读博需要做的两件事:一是完全掌握一个科研领域;二是在这个领域开创新理论;在这之后,郭老师就“三农”的前沿问题如农民工流动群体、留守儿童、失地农民、粮食安全等问题说明了读农经博士的重要性,并借用梁启超“中国国家的希望在农村”的名言进一步说明了三农研究的重要意义。
最后,郭老师对农经的主要课程设计和直博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讲解,营员们也对自己的读博之路要了更加具体的规划和深刻的感受。
当天下午15:00,夏令营农经模块营员在卡特1213举行了师生面对面交流会,整场交流会由阮建青老师主持。首先是农经系博士生导师的风采展示环节,现今农经系一共有13位博士生导师,每位导师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从农产品供应链到农业产业集群、从农业合作组织到农业政策、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到资源、环境管理……如此广阔的研究方向不但拓宽了营员们的视野,还激发出了营员们对探索新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随后,到场的诸位导师们分别从自身求学经历、主要研究课题、海外交流经验等等方面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导师们的风趣随和让整个交流会的气氛格外的轻松和温馨。按照“女士优先”的原则,分别由韩洪云老师和周洁红老师进行自我介绍,两位老师对自己近几年来的研究方向和重大研究成果作了详细的介绍,并渴望在座的营员可以参与到她们各自的研究团队中去。紧接着郭红东老师、阮建青老师、金少胜老师和卫龙宝老师分别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向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阮老师也对未到场的导师的研究成果作了简要的回顾。经过博士生导师的风采展示,营员们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又有了重新的定位,也有了读博的更坚定的决心。
接着营员们进行自我风采展示,在昨天晚上破冰简要自我介绍的基础上,营员们表达了对浙大管理学院的向往和憧憬,并介绍了各自的学术背景、科研经历、同时也表达了急切的想要在浙大卡特继续深造的渴望。最后,郭老师邀请了两位美丽的女博士梁巧老师和季晨老师为营员们解答了读博前和读博过程中的疑惑。虽然交流时间短暂,但是我们相信每一位农经营员都对未来的道路有了具体的规划,无论他们最后是否选择浙大,我们都祝愿他们可以在今后的学术生活中大放异彩。
王大哲(供稿)
教学管理办公室
2014年7月15日